陈嘉音 | 给那些在路上的雀跃身影更多宽容 “30小时往返1300公里游6个景点”“极限24小时吃遍上海/北京/广州”“下午6点下班,坐上晚9点火车,第二天凌晨到北京,打卡6个景点,凌晨两点回家,第二天继续上班”。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行程安排,如今被称为“特种兵式旅游”,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。 #文旅 ▪ 新视界
晏晨 | 逛个展会,也能让人如痴如醉 (自驾旅行网/自驾游公共服务平台 2月27日上海讯) “以前逛展会,有两个感觉,一是审美疲劳,二是身体疲惫。但逛民宿展不一样,几乎每一个展位、每一个展品,都能让人眼前一亮。整场展会下来,优秀的展品带给我的启发、刺激以及可能的合作,让我有点如痴如醉的感觉。” 一位专业观众在参观了第六届民宿展后,曾发出这样的感慨。 #文旅 ▪ 新视界
魏小安 | 三个月大局可定,六个月大局可起 (自驾旅行网/自驾游公共服务平台 12月9日北京讯)昨天12月8日,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、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发表了题为《旅游:三不宜》 的主题文章。魏小安指出,大体上,三个月大局可定,六个月大局可起。那个时候,才是我们真正发力之时。但是,老路不能走,疫情划出了一个时代,还是常疫情时代,没有后疫情时代。 魏小安指出,被疫情肆虐三年的旅游业,终于看到了曙光,感受到了希望。市场上,航班搜索大量增长,目的地促销纷纷展现,大家都开始积极行动,组织线路,安排人员,挤出过日子的钱,预定各类供应商 #文旅 ▪ 新视界
王玮 | “抗压”能力渐强的自驾游市场有哪些看点? 近两年,人们的出游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。特别是随着省内游、周边游持续火热,自驾游凭借其出行更自由、更安全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,与之相关的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。在业界看来,面对疫情的冲击,作为旅游行业的细分领域,自驾游市场的“抗压”能力正在不断增强,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挑战。 #文旅 ▪ 新视界
张雪 | 新玩法、新创意点燃消费者兴致 旅游业复苏需创新 深秋已至,各大线上旅游平台“秋游”的搜索量持续攀升,景区门票、周边酒店、民宿、温泉等迎来预订热潮。 从北方的胡杨林、银杏大道,到南方依旧葱翠的山川草木,祖国大地五彩斑斓的秋色美不胜收。“季节限定款”美景撩动着人们想要出游的心,而各地的“巧思”加快了人们出游的脚步。比如,北京推出21条“漫步北京”文旅骑行主题线路,串联各类消费新场景;四川多地借助节庆等主题宣传,推介秋冬季特色旅游活动、产品线路和优惠政策;海南拿出真金白银,发放旅游消费券……各旅游企业除了推出“金秋出游季”促销活动,还利用新媒体平台给游 #文旅 ▪ 新视界
新华视点:多地景区免门票政策观察 今年以来,福建武夷山、山东崂山、陕西华山、湖南张家界大峡谷和七星山等景区纷纷出台免门票政策,推动旅游市场复苏,提振市场信心和活力。这些探索为旅游业打破“门票经济”、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提供了思路。 #文旅 ▪ 新视界